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绘本5分钟就翻完?阅读如何更有精度,也更有深度?

满满妈 满满的小书 2022-05-06

我是满满妈,欢迎关注“满满的小书”

这里是热爱童书的万千家庭共同信赖的阅读分享平台


今天要谈一个阅读的关键问题。


一直读者妈妈关注,在和孩子一起读完一本书之后,该如何和孩子展开深度讨论,让阅读更有价值?


和孩子读书(或者看剧,看电影等等)的过程中,能不能阐释和讨论?


有一种说法是:不要讨论,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真的是这样吗?凡事不要太绝对,陪伴孩子阅读又不是什么高精尖工种,哪有那么多禁忌。


相反,充分地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一个小朋友感受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审美的能力等等并不是与生俱来。孩子们的心灵的确更敏感也更开放,但是如同泉水需要从泉眼里涌出,种子需要在土壤里萌芽,一颗心灵能够从各种艺术作品和体验里获得多少营养,既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更需要有效的引导。


需要关注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


分享一些我和满满在平常阅读中展开讨论的方法,试着和孩子一起把一本薄薄的书读厚:


-把握总体内容(main idea)-


 我们因为从小在语文应试教育的培养下,所以看到让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题目就会觉得不爽,但是这样做真的就是错的吗?


在和满满一起做很多国外的作业纸或者阅读国外的分级阅读读物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类似阅读理解的题目。


在这些题目里,问孩子,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ory?

what is this story mostly about?


都是最常见的题目类型之一。


围绕这个问题,还有两个延展性的问题,可以和大一些的孩子(5岁以上)的孩子一起提出来,让孩子学会辨别不同文本形式。


1、作者给出的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观点(opinion)


试试问问小朋友,下面两个句子,哪个是事实,哪个是观点。


1)A merry-go-round(旋转木马) is fun to ride.

2)A merry-go-round is a ride at the fair.


两个句子小朋友可能都认为是正确的,但是第一个,是一种主观描述,是某种观点;第二个,才是客观事实。


从开始讨论事实还是观点的一刻开始,就在锻炼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认识到,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值得思考的,它们有可能是片面的,有立场的,甚至可能是不正确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辨能力。


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某些信息(inform readers),比如科普类;还是娱乐读者,让人开怀(entertain readers),比如大量的故事类文章。可以让孩子体会两种文体完全不同。



-捕捉关键细节(key detail)-


1)时间场景人物:


有很多我们成人认为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们那里,同样是需要提点和锻炼他们才能掌握的。


比如,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这本书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最主要的角色是什么呢?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关键信息的把握并不像我们想当然认为地那么准确。


2)某个关键道具或是某个关键性转折点


除了基本信息,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捕捉,在这个故事里,有没有关键性的,对故事发生起了决定作用的道具或者有没有某个关键性的转折


比如,我们读过一本“The box"的书,是一个小女孩儿钻进一个箱子里,然后想象自己飞到世界各地的小故事。


有一个关键细节是,


The child's hat is brown when the child “goes places in the box”。


这个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它其实是一个关键细节。因为那是一顶棕色的飞行员帽子,是这个小女孩儿想象自己像飞行员一样驾着箱子四处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似这样的关键细节,有的隐藏在文字里,有的隐藏在图画里,在和孩子阅读时,可以提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逻辑顺序-


孩子们接触的最早的一本与顺序有关的书是什么?


是人手一本的,艾瑞卡尔老爷爷《好饿的毛毛虫》。


让孩子自己说一说,画一画,动手做手工,真正理解和认识这个“生命循环”(life cycle)的顺序。


每一本书,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试着和孩子一起,一起回忆和梳理一本书的的起承转合。


除了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本身的逻辑顺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书写”这个故事。


第一: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试着让孩子猜猜,下一步故事的走向是怎样?


在之前母亲节的前后,和满满读了一本日本作者的新书。




在这本书里,刚开始作者写到了自己的父母是老来得子,非常疼爱自己,而且虽然生活艰难,妈妈总是满脸笑容。


但是突然有一天,妈妈却变成了“厉鬼”一般凶恶,让年仅7岁的孩子,也就是童年的作者,提着自家种的卖相不好的茄子去挨家挨户售卖。


作者自然满心困惑,又因为害羞卖不出茄子被妈妈责骂。


为什么,这个作者的妈妈会突然变成这样了呢?


不妨停下来,问问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然后再一起翻开下一页,看看故事的走向究竟是怎样。


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逻辑线里去,推动他们积极地思考。



第二:针对开放性结局展开讨论:


在之前我推荐过的乔恩·克拉森的大量图画书中,每一本书的结局都是不确定的,是特别适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的图画书。


以《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


大鱼究竟有没有吃掉小鱼?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一些爸爸妈妈觉得这个结局很黑暗也很残酷,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去讲。


乔恩·克拉森在谈到这本书时这样说:


“在小孩子们看来,他们并不会去想到兔子或者小鱼的消失。他们会关注大熊和大鱼拿回了他们的帽子。但是等他们长大一些,他们可能才会意识到中间的暗示性与残酷性。”


满满读完这本书后,给出的结局是“他们回家去了。”


可能在这么小的孩子心里,回家是每一个故事,每一场游戏结束后,所有人理所应当的最终归所。


我和她一起欣然接受了这个结局。


在和孩子们一起重新书写故事结尾的过程中,父母们最应该做的是控制住自己的意愿,不要固化结局,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完成自己逻辑自洽的叙述。



-讨论闪闪发光的关键词汇-


阅读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拓展孩子的词汇储备。


昨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满满睁眼问我的问题是:


“妈妈,在八大行星中,哪一个行星的“自转轴”和别人不一样?”


(此处省略巴拉巴拉讨论几百字。)


然后我和满满说,你下床去拉开窗帘看看,外面天气怎么样?


满满哧溜跑下床拉开窗帘说,


“天气还行,西山隐隐约约的。”


“自转轴”,名词,“隐隐约约”,形容词,这些口语里并不太常见的词汇的积累,都来自阅读。


常常有妈妈提到词汇,就想到要买成语故事书。但并不是只有专门的成语故事书才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所有优美的,或者有信息量的图书,都是词汇的宝库。


遇到关键性词汇,值得特意提出来,和孩子解释。


比如,之前我推荐过的一本作品,同时荣获凯迪克奖和纽伯瑞大奖的《神秘河》。


我翻开书,准备直接和满满讲。


然后她抓住我,问,什么是,“神秘”?


这的确是整本书最关键的一个词汇,但是如果她不问我可能也会一带而过。在阅读中,要注意抓住机会,让孩子吸收一个有力的新鲜的词汇。



-角色代入-


有一类图书或者影像作品,是特别适合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代入的。


比如上周分享的《雨果带你看世界》。还没有看过这套视频的读者戳这里:


BBC携手法国儿童哲学家推出一套动画,专门向孩子解答死亡、爱、真理、规则等大!问!题!︱资源


其中有一集,《什么是英雄?》,最后的问题是,


“如果你做的事情都没有人看见,那么你还会做英雄吗?”


以及还有一集,《什么是公平?》,最后的问题是,


“同样的蛋糕,毛怪一口就吃完了觉得很饿,小蚂蚁吃不了多少就撑得不行,那是不是应该把小蚂蚁的蛋糕给毛怪,这样公平吗?”


问问孩子: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以及,更重要的,让孩子谈谈他思考的原因,


“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用你的语言来描述-


在和满满读一本分级读物《Apple Tree》的最后,看到了这样的题目:


“用你的语言来描述,一个苹果在吃的时候,尝起来,闻起来,感觉上,看上去,听上去都是怎样的?”


非常棒的延展性阅读题目。


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延展。


比如,不同的水果之间,还有哪些相同的,不同的词汇可以去描述他们的特点?


又比如,和孩子一起读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我爸爸》,让孩子试着来desribe一下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1、比较简单的,用词汇表达:提醒孩子注意积累形容词,并给他们机会输出形容词。


2、比较复杂的,用和文章相仿的句型表达:我的妈妈像……一样……。


desribe,描述。


描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和以后孩子的写作能力直接密切相关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觉得文学作品生动高明,很重要的原因是,作家们,更擅长于观察,然后运用更有表现力的词汇和句子,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精确地描述。


一些引导孩子去描述的方法:


比如,可以描述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


或者,也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一个事物。


或者,引导孩子可以把某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或者,把某种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词汇来表达。


留一个讨论题给大家,选择不同的有关“爱”的书,和孩子一起讨论:


让孩子们试着desribe描述一下,抽象的情感,“爱”。


-对亲人的爱,比如《小伤疤》。


-对家园的爱,比如《白鹳的旅行》,一只白鹳在战火中的寻家之旅。





-对友人的爱,比如《不可思议的朋友》,这本书满满妈为它写过书评:他花了1000天的时间,书写一对小岛男孩儿二十年的友情,毫无悬念地斩获日本绘本奖大赏

-对动物的爱,比如《搁浅的鲸鱼》。写过我很爱的一份书单:我总是努力站在大自然的那一边,希望你也是丨有关动物保护的独家书单



-对地球的爱,比如《地球就像旋转木马》。




-普世的博大的爱,比如宫泽贤治的代表作,《不畏风雨》,这本和《不可思议的朋友》小书店有售。


不畏雨、不畏风
也不畏冬雪
和酷暑。


东边有孩子生病,

就去看护照顾;
西边有母亲劳累,
就去帮她扛起稻束。


讨论题:


你觉得什么是爱?

你觉得所有的爱都是相同的吗?比如,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爱只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吗?除了亲人,我们还能爱谁?爱什么?

为什么要去爱?

你觉得可以如何表达你的爱?

……


大家试着和孩子展开一次有关爱的主题阅读和讨论吧,欢迎把你们的体会发给满满妈。


小结一下:


1、阅读不是考试,阅读是一种彼此沉浸其中的活动。和孩子讨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会让孩子们更加热爱与父母共同阅读的时间,这是非常珍贵的童年时光。


2、从阅读到表达到写作,一脉相承。讨论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一本书:它为什么而写,以及怎么写得如此动人。


3、最重要的是重视讨论的过程而非结果,保持开放。并不是不能让孩子概括和提炼,只不过,在概括和提炼的同时,还有发散和延展,阅读需要同时有精度、深度和广度


嗯,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把一本小小的书读厚,可以在和孩子充分的讨论中,让他们获益更多,也让我们自己获得更多的启发。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所有的评论,转发,点赞都是宝贵支持,你们是满满妈努力分享的最大动力哈,爱你们~)



-关于如何展开共读,这三篇文章请先收下-


2岁宝宝2000册图画书!一位绘本妈妈的共读指南;🌟


盗版不能买,正版就百分百好吗?千万别让这种“顶级绘本”毁掉孩子的阅读


痛快好文!绝对不要容忍烂书,它们的伤害比你想象的更大



来和满满妈一起读书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能直达“满满的小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